人民日报报道扶贫基金变“输血”为“造血”,在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产业”

日期: 2018-04-26
 

  2018年3月6日至8日,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主编赵永平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简称产业扶贫基金)董事长龚英秀和国投创益有关同志陪同下,先后到河北省阜平县、灵寿县、康保县考察,调研国投创益管理的产业扶贫基金投资企业带动群众脱贫等情况。

  3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赵永平署名文章:国家政策性扶贫基金“输血”变“造血”——贫困县咋长出扶贫产业。

  人民日报为此刊发编者按指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而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要靠产业。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最需要扶持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扶贫产业。

  产业扶贫,产业咋选?文章认为,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平困地区的共性问题是:条件差、基础弱,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禀赋?这就要选好合适的产业,就要找准特色,瞄准市场,让贫困地区的好生态变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文章转述了产业扶贫基金董事长龚英秀的观点:许多贫困县发展落后,但恰恰生态好、污染少,这是最大的后发优势。“作为国家产业扶贫政策性基金,我们探索‘基金+龙头+特色资源’模式,精准发力,集聚优势,助贫困地区打造有生命力的扶贫产业。”

  找准了特色产业以后,钱从哪来?融资难,这是贫困地区很多企业遇到的共同问题和最大瓶颈。文章认为,国家成立的产业扶贫基金发挥了关键的示范、带动作用。基金搭台以后,通过机制创新,通过股权投资,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手共同发力,支持有潜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扶贫产业,怎么做大?文章指出,越是深度贫困地区,越缺少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实施产业扶贫,关键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这需要政策破梗阻,完善利益联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贫基金联姻龙头,不仅是资金“输血”,更要功能“造血”;同时要让投资企业的管理水平迈上台阶;扶贫产业离不开农户,精准帮扶贫困人口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发展。

  记者实地调研的企业中,扶贫基金投资的阜平县嘉鑫种植公司、康保县乾信牧业公司、灵寿县益生环保公司和安能绿建公司通过扶贫基金搭台,打通政策资金投到企业,撬动政府政策基金和银行融资,以企业为平台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分红等方式,实现本质脱贫,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

  文章最后满怀信心地指出:精准发力,扶到点上,做大做强一批特色扶贫产业,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信息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6/20 10:44:26